1. 凯时国际空氣能熱泵24小時服務熱線

      凯时国际80天環遊世界系列公益活動:吳曉波演講手記(一)

      發佈時間:2018-07-12

      當今中國一切美好的商業,都與這兩者有關(一)

      吳曉波 |  著名財經作家、企業家、吳曉波頻道創始人

      導讀:2016年的中國,有哪四個趨勢?爲什麼說大型企業在經典意義上存在的價值已經沒有了?互聯網帶來了哪四次衝擊,把“工匠精神”吹散掉了?當今中國一切美好的商業,與哪兩個東西有關?進入後市場經濟,爲什麼說優質製造商的春天來了?爲什麼說2016年是中國中產階級快速發展、告別屌絲經濟的時期?當所有的互聯網方法論都會沉澱爲非常普適的價值,所有問題都回歸到一個核心點,那就是製造本身。接下來,就由吳曉波先生爲我們展示波瀾壯闊的2016年,是怎樣的一年?

      中國在今天是全球最大的創業國家。我們跟外國經濟學家交流的時候,50%以上的外國經濟學家認爲中國經濟快崩潰掉了。

      美國有個經濟學家叫做保羅·克魯格曼,2008年、2014年和2015年寫了三篇文章,說中國的經濟進入總崩潰的邊緣,未來五年到六年內,中國經濟就會崩潰掉。

      這位兄弟曾經準確預言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,所以大家很恐懼地看着保羅·克魯格曼會不會第二次預言成功。我覺得不太可能。因爲我每天在中國看企業,自己也做企業,還投資企業。我總覺得我們的國家金融,不是這些經濟學家們在外面用一些數據就可以分析清楚的。在歷史上已經大概有5到6次預言過中國經濟崩潰,都沒有成功。

      那到底會怎樣?2016年已經過去半年了,下個禮拜,國家統計局就會公佈上半年的統計數據。我估計除了外貿以外,其它數據都大概還在增長,但是又好不到哪裏去。今天創業者做的工作大概是“九敗一勝”。在座的各位去創業,三五年後,十個裏面能夠成功的不過一兩個人,大部分都創業不成功。

      那麼,面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創業環境,能夠說些什麼來幫助大家呢?我今天從趨勢的角度,談一談對各位現在所處的創業環境的一些理解。 

      腳踏實地,擡頭看天

      在企業裏面,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既要腳踏實地,也要擡頭看天。所有做企業的人都會說,什麼是“天”?“天”在哪裏?

       我認爲,在商業世界,所謂的“天”由三部分構成。

       第一個“天”:趨勢;

       就像我們廣州小蠻腰(電視塔)前的珠江那樣,浩浩蕩蕩,順勢而成。如果你今天活在80年代,中國開始改革開放,我們告別了艱難時期,老百姓開始要吃要穿。
           如果你在廣東辦工廠,要做點餅乾、做點保健品、開襯衫公司、牛仔褲公司,或者做化妝品,海峽對面的香港人只要跑到廣東這邊來,只要會說香港話,然後到政府那裏,政府就會給你批一家中外合作公司,所得稅兩免三減半,銀行給你配套資金,免費給你一塊地。之後,你可以用免稅指標去香港去買一輛轎車回來。這輛轎車在中國地區可以賣到原有價格的三倍,可以在廣東地區大量生產之後,賣到北方。這就是80年代的趨勢。

      90年代,如果你還做這種東西,那就有點困難了。90年代的趨勢是什麼?開始有吃的和穿的,然後想更加改善生活,希望家裏有臺冰箱,把食物冷藏起來;希望家裏有臺空調,現在夏天那麼熱,電風扇不要用了;希望開汽車,自行車跑久了。

       90年代,隨着家庭電器消費的增加,如果你進入冰箱行業、洗衣機行業、汽車行業,你就站在了趨勢裏面。

       2000年代,如果你還在這些行業裏面,你的趨勢就走掉了。因爲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,想改善居住環境,所以在2000年代以後,如果你進入房地產行業、能源行業、金融行業、互聯網行業,你就站在趨勢的河流當中。

       第二個“天”:工具;

       30多年來,隨着趨勢的不同,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的行業,用不同的方式賺着不同的錢,這就是趨勢。這些趨勢的變化是由什麼在推動的呢?是由工具推動的。每一次趨勢的變革都是一次技術革命創新的結果。宗毅這次“環遊全世界”,我爲什麼支持他?因爲這是全球第一次由一個電動車車隊環遊全世界。

       汽車行業未來有兩個發展:

      ▼ 第一,通過新能源革命推動汽車行業變革;

      ▼ 第二,通過人工智能推動無人汽車駕駛進步。這就是趨勢。我們現在發明了不需要汽油的車,發明了太陽能車,發明了新能源驅動的車,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已經可以合法地上街了。這就是工具的革命,在工具不斷迭代的情況下,所有產業在一點一點地進步。

      第三個“天”:政策。

       在中國創業,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叫做“政策”。除了上帝以外,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府。中國的產業進步,第一是由人民創造歷史,第二是政府驅動。這是兩股力量的驅動,使中國經濟能走到今天。因此,我們要了解“十三五規劃”講的是什麼?什麼是供給側改革?2025年中國製造的產業規劃是怎樣的?中國金融行業、證券行業政策的變化是怎樣的?中國的人才制度是怎樣?

       中國的相關政府,科技部門也好,文化部門很好,他們支持怎樣的企業,這背後都有很多政策性考量。我們總理說他的邊上有一個工具箱,叫做“政策工具箱”,這是爲了能夠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。

       因此,趨勢、工具、政策,是一箇中國創業者頭上的那個“天”。 

      四大趨勢

      從趨勢角度來講,今天的創業者跟之前的創業者相比,有什麼變化?現在的趨勢是什麼?我看到有四個大的變化,跟大家做一個分享。

       趨勢一:從市場經濟到後市場經濟,互聯網的“連接革命”接近尾聲,優質製造商的春天到來;

      我認爲,第一個變化是中國經濟形態發生重大的變化。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曾對我說過:“曉波,這生意沒辦法做了,越來越難啊。”這不單單是困難。最困難的是什麼?他看不懂。你原來的獲利方式發生了改變。T恤的定價方式沒有發生改變,但它的銷售方式、審美方式發生改變了,甚至你們經常熟悉的消費者也都改變了。這就是今天在任何一個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化,在很長時間,我們非常熟悉的經濟形態發生了變化。

      我寫過一本書,叫《激盪三十年》,很多朋友讀過。從1978年來看,國家經濟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

       1978年以前,我們是“計劃經濟”。

       國家要你生產什麼,你就生產什麼。在工廠,你一天工作了多少,就給你記多少工分。你一個月吃都多少米呢?國家一個月給你28斤米。你一年買多少衣服呢?國家給你布票。

       在1978年以前,廣東人每個月的布票夠你買一件襯衫。東北人多一點,可以買一條褲子,兩個月可以買一件棉襖。國家控制你的食糧,控制你穿衣服。三年給你一張自行車票,你可以買一輛自行車。這是“計劃經濟”。1953年我們搞一五規劃,1956年中國經濟規模跟日本是一樣的,到1976年,中國經濟總量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。

       1978年以後,我們進入第二個經濟形態,是“商品經濟”。

       80年代,在中國創業能夠站在前列的企業,都在幹一件事情,就是通過管理變革,通過技術引進,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。比如做T恤的,原來這個工廠一天可以做1000件,後來不能吃大鍋飯了,要搞計件,會有獎金,然後工廠從日本引進一條生產線,一天可以做2000件T恤,這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。

       80年代,中國所有的商品變革都發生在生產線上。

       到了1992年以後,中國進入了第三個經濟形態,就是“市場經濟”。

       我們都知道通過提高勞動效率,可以生產更多的T恤和襯衫。但是對於創業者來講,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怎麼把衣服賣出去呢?一件襯衫、一件T恤就需要一個品牌。你要打廣告,你要會做營銷,你要有渠道。你的工廠在東莞,怎麼賣到哈爾濱?要在全國建連鎖店,在商場裏有專櫃,你要有促銷員,要有經銷商、分銷商、零售商、售後管理。

       因此,92年以後,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裏,企業的競爭主要在市場方面。如果你是一個全國知名的服裝品牌,你要有5000家分店。因爲中國有2700個縣,每一個縣起碼有2家連鎖店,才叫“全國知名”。市場經濟是一個金字塔結構,現在的問題是金字塔垮掉了。

       在過去的十多年裏面,中國的製造業、服務業遭到了一個像魔鬼一樣的行業的巨大沖擊,這個行業就是互聯網。早期它叫“虛擬經濟”、“高科技”。前兩天,我在天津夏季達沃斯和雷軍對話,95年中國開始固話上網,前100個固話上網裏面,一個叫雷軍、一個叫丁磊、一個叫馬雲、一個叫馬化騰,他們吃到了第一批紅利。當年做互聯網的時候,互聯網是一個技術,是高科技。

       後來,互聯網變成方法論。今天,互聯網從一個方法論變成基礎設施。互聯網方法論具有普適化,形成了互聯網對中國的衝擊。 

       

       第二部分請看下一篇:凯时国际80天環遊世界系列公益活動:吳曉波演講手記(二)

      如需瞭解更多企業文化請點:http://www.ssjgj.cn/aboutus/

      // language用於控制訪客端展示的語言類型,language=ZHCN爲中文,language=EN爲英文,您可按需設置一種語言類型